羅定肉桂,古稱越桂,產于廣東省羅定市,原是山中野生植物,由于用途廣泛,羅定山區(qū)農民自古以來就加以培育栽種。2008年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羅定肉桂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。2002年,羅定市獲“中國肉桂之鄉(xiāng)”稱號。2007年,羅定市榃濱鎮(zhèn)被廣東省科技廳定為“肉桂生產專業(yè)鎮(zhèn)”。2010年,榃濱鎮(zhèn)被評為國家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示范鎮(zhèn)。2013年,榃濱鎮(zhèn)建成國家級肉桂豐產栽培技術標準化示范區(qū)。2013年,羅定肉桂被評定為“廣東十件寶(旅游土特產類)”。2015、2017年,羅定肉桂分別入選廣東省第一屆、第二屆名特優(yōu)新農產品目錄。
羅定肉桂主要種植在低山丘陵地區(qū)。羅定氣候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,全年氣候溫暖,光照充足,十分適合肉桂生長,加之羅定降水主要分布在4~9月,能在高溫期有效緩解高溫,減少桂油揮發(fā),使羅定肉桂含芳香油率高,油質上乘。羅定肉桂桂皮呈槽狀或卷筒狀,外表面灰棕色,有不規(guī)則的細皺紋、小裂紋及橫向突起的皮孔;內表面紅棕色或暗紅棕色,略光滑,有細縱紋,劃之顯油痕;質硬而脆,易折斷,斷面稍帶顆粒性,外側棕色,內側紅棕色而油潤。羅定肉桂油呈紅棕色,澄清液體,有肉桂的特異香氣,味甜、辛辣。
早在秦漢時期,羅定就已經(jīng)種植肉桂。民國時期,羅定肉桂已成為當時廣東山林特產之一。肉桂全身都是寶,樹皮、枝葉、果實、樹干均可利用。由樹干剝下的樹皮叫“肉桂皮”,末梢小枝稱“桂枝”,未成熟果實叫“桂子”,桂枝葉經(jīng)蒸餾而得的芳香油為“肉桂油”,已剝皮的樹干一般稱“桂柴”,其中主導產品是肉桂皮和肉桂油。桂皮和桂油均有多種用途,桂皮在日本、歐美等國磨粉后主要用于配制糕點、餅干、咖喱粉、五香粉等食品工業(yè)原料,在中東和非洲用于飲料、泡酒和調味品。在醫(yī)藥上桂皮具有散寒、止痛、化淤、活血、健胃和強壯功效。桂油主要成分為肉桂醛,在食用上可作飲料及糖果之香料配制。從桂油提取的香精,可用于香煙、化妝品、香水及香皂等。在醫(yī)藥上,桂油有驅風、鎮(zhèn)寒、散熱作用,各種驅風油類多含有桂油成分。桂子、桂枝均可入藥,功效與桂皮類似,中藥配制常用。桂柴可用于造紙工業(yè),亦可加工成牙簽等。羅定市現(xiàn)有肉桂相關系列產品:桂皮、肉桂油、肉桂木涼席、桂木米箱、肉桂養(yǎng)生枕、肉桂黑木耳、桂味菇、桂木菌、肉桂靈芝、肉桂樅、金鼎菇等。
2018年,羅定市種植肉桂37.8萬畝,建成各類種植小區(qū)11個,種植專業(yè)村20個,羅定市從事肉桂生產加工龍頭企業(yè)6家,其中:3家已形成生產規(guī)模,3家正在建設基地,年產桂皮2萬噸、桂油680噸,年均銷售額2.2億元。
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"云浮市人民政府"門戶網(wǎng)站 是否繼續(xù)?